【106-11-27新聞稿】「權貴讀博士」現象,民代才更是問題!
【106-11-27新聞稿】
「權貴讀博士」現象,民代才更是問題!
今天(11/27)上午,高雄市議員蕭永達以「高等教育招生浮濫,衝擊地方政府」為題進行施政總質詢,質疑高雄市政府多名局處首長利用公務時間就讀博士班,是否荒廢政務,或者其實可以「不用上課就能畢業」?!蕭議員出身教育界,擔任議員前曾任高應大及正修科大講師;以其對大學生態之瞭解,揭露此一「高教醜聞」,相信所言不虛。
事實上,近2、3年,國內大學「博士班招不到人」已連續成為媒體頭條,教育部甚至曾祭出「統刪15%招生名額」訓令;而由於少子化對高教之衝擊逐年擴大,以及博士就業市場之供過於求,未來「博士班招不到人」的情況只會更加嚴重。於是乎,坊間早有「教授拉人讀博士,保證錄取」之傳聞;至於被拉之人,當然不是沒錢沒勢的年輕學子,而是可以「與學校互惠」的頭臉人物。三年前(2014年),高師大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被媒體踢爆「錄取8人皆權貴」即為一例;而論者多以該研究所「只不過手法較拙劣」才被抓包,實際上這種「拉人讀碩博士」情況之普遍,早已是圈內人公開的祕密。
蕭議員質詢的重點在於市府官員,但本會發現,此種「權貴讀博士」之歪風,也已經吹到民意代表身上;以蕭議員揭發的高雄市觀光局長曾姿雯就讀之高應大國際企業系博士班為例,該博士班106學年共錄取2名,除曾局長之外,另一名則為「李昆澤」,是否即為本市立法委員李昆澤?而同一榜單上,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錄取的第1名為「蔡昌達」,是否即為本市的副議長蔡昌達?其實,就算如此,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因為,現在正在讀博士班的立法委員和市議員所在多有,以立法院、市議會網站(包括連結臉書)公布的個人資料顯示,就至少還有7位立法委員和6位高雄市議員(不包括「蔡昌達」和之前2014年被爆料考取高師大博士班的「李柏毅」)。
本會固然無法證實民意代表「考取博士班」或「就讀博士班」之可能弊端(這應該是教育部或檢調的職權),但本會身為民間團體(尤其是監督議會之團體),卻有責任對「拉民代讀博士」的歪風提出質疑。
問題不在「讀博士班」本身不對,而在「讀博士班」的時間與方式。一般正常狀況,博士班至少讀3年,除了修課18個學分,還得花時間做研究、寫博士論文;試問:民意代表忙於開會問政、做選民服務,哪有時間修課、做研究?可能的解釋有二個:一是「問政時蹺班」,要不就是「上課時蹺課」。但如果是蹺課,為什麼還可以畢業?是教授放水?還是,真的蹺班去上課?如果是後者,那就是對不起選民付託;如果是前者,那問題就更嚴重~民意代表手握政府及公立學校經費預算的審查大權,今天教授替民代放水?未來,民代難道敢不替這些學校的預算(甚至其他弊端)放水?
民意代表的職責何在?難道不是應該用心問政、認真替人民監督政府、替人民的荷包把關嗎?而不是放著議事不管,自己跑去唸學位;更不該落入「不實學位」的陷阱,成為「學店」的人質啊!
當然,整件事最該被批判的是中華民國最高教育主管機關–教育部。依據《大學法》及《大學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教育部本來就有責任監督大學辦學成效,並根據國家需要及大學條件核定招生名額。如今,國內博碩士供需嚴重失衡多時,早已造成「劣幣逐良幣」(嚴格的研究所招不到學生,「容易混」的研究所「放水拉學生」)的腐敗現象;再不改正,台灣學術水準及研究人才之江河日下,只怕還沒有止境!
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不吝給予我們意見